02053  

日常生活中,我經常被問及「您是運動選手嗎?」,每個月頻繁的參加好幾場比賽,但畢竟還是要兼顧工作,所以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練習。在這種條件限制下,只有「自己的訓練時間,自己擠出來」,養成把「移動時間變成訓練時間」的習慣。

舉例來說,我會用跑的去上班,工作地點距離我家約13公里,這就是「通勤run」,當然到了公司以後必須更換衣服與沖澡,刻意裝在背包裡的換洗衣物跟電腦,可以幫助我練習「背負10公斤行囊的沙漠賽程」,又或是在沖完澡後到健身房游泳,練習三項鐵人等。

令人意外的是,就算是「通勤run」,花費的時間跟搭電車到辦公室其實差不了多少,就算電車因為突發事故或颱風等狀況而誤點,同事大多遲到時,我仍然可以準時抵達公司。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不久,當時大眾交通系統幾乎癱瘓,能準時進公司的就只有我一個,我就經歷過辦公室裡空無一人,根本無法工作的情況。

後來我逐漸拉高這種習慣的等級,最後演變成「目的地在遠處,基本上都用跑的過去」。比方說,我首次參加越野路跑(Trail Running,場地為崎嶇起伏的山道而非一般道路)時,萌生了這樣的想法:「明天的起跑會場距離我家大概65公里左右,正好通宵賽事也快到了,可以順便練習,不如就現在出門,徹夜跑到會場去吧!」結果,因為快要趕不上開跑的時間,只好在快跑到60公里處搭上電車前往會場,最後平安跑完約長20公里的越野賽。

其他還有家住30公里外的好友邀我去參加派對的例子,我事先詢問他:「可以跟你借浴室沖澡嗎?我想用跑的過去。」出發之後,覺得好像沒有練習到,畢竟難得有機會可以這樣跑,於是就追加十公里,多繞皇居兩圈,湊齊全馬的距離,路上我還買了啤酒,作為負重賽事的訓練。像這樣,如果要去有點遠的地方,我都會一個人邊思考邊賊笑的望著地圖:「到目的地大概是◯◯公里,也就是說只要有◯小時,應該可以跑得到吧?哎呀,那要跑哪個路線呢?」面對這樣的我,老婆總是以一句「真噁心,變態」來為我加油。

人類史上首例,角色扮演跑北極馬拉松

你好,我是日本代表

所謂的未來,就是偶爾會突然發生巨大變化這麼一回事。

只要發現好像很有趣的馬拉松大賽,我就會立刻上網報名,朋友對我說了這麼一句話:「小野,你那根本就是『立馬下訂』啊!」不知從何時開始,我周圍的人漸漸把一想到就毫不考慮,「喀嚓」一聲點擊連結報名或購買,這類立刻做出決定的行為稱為「立馬下訂」。

事實上,讓我的未來產生巨大變化的,正是「立馬下訂」的功勞。

從小學到高中,我的體育成績都是上中下的「下」。35年來幾乎跟運動無緣的我,幾乎可以說是「超」運動白痴,竟然在2009年8月開始跑步,兩個月後的10月份跑完半馬,隔年11月首次跑完全馬,接觸跑步後的第11個月,也就是2010年7月,完成磐梯高原100公里馬拉松。這些成果,全都是之前頻繁地「立馬下訂」,不顧後果報名一堆比賽,在開賽前懷抱「完蛋了,不做點什麼訓練不行」的焦慮,拼命抱佛腳累積訓練而來的。

「不對,這個應該有點太超過了吧!」

腦袋很理性的這樣想著,但心裡想的卻是:

「可是『還是想試看看』啊~不是『辦得到辦不到』的問題。」

02054  

越是這樣想,就越會冒出工作行程、訓練量等,各種「辦不到的理由」。「心的指南針」一旦指出某個方位,就要「喀嚓」一聲火速報名才行,要思考什麼以之後再說。

這樣的我在開始跑步後一年左右,某天偶然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在灼熱的撒哈拉沙漠跑完250公里,所有必須品與食物都靠自己背負。」「這不是超酷的嗎?我也想參加!我今年36歲……在40歲以前,一定要親自站在撒哈拉沙漠上啊!」

說是這樣說,但背負將近10公斤的行李在沙漠裡跑250公里,根本就是玩命挑戰,我可不是連這種賽事都「立馬下訂」的笨蛋。不過,為了朝理想更進一步,我在網路上發表了「4年後,40歲之前,我要挑戰撒哈拉沙漠馬拉松」這樣的宣言。當時的我認為,跑撒哈拉沙漠應該是「一輩子一定要來一次」,以人生為單位的目標。

至少,在認識那傢伙之前是這樣沒錯。

得知有撒哈拉沙漠馬拉松的存在後,過了大約一個月,2010年10月30日。

「小野先生,初次見面。是說,小野先生的目標——埃及撒哈拉沙漠馬拉松,可是四大沙漠馬拉松之一喔!其他還有中國的戈壁沙漠、智利的亞他加馬沙漠,這兩個沙漠也都有兩百五十公里的馬拉松賽程,這三個沙漠裡,要先跑過兩個,才能獲得素有『最後的沙漠』之稱的『南極』門票!」

暱稱「Shana」,本名荒井志朗,這位27歲的年輕人,用爽朗的笑容對初次見面的我說了這段話。「4個月後,我要去跑亞他加馬沙漠馬拉松,恐怖程度會讓你覺得撒哈拉沙漠馬拉松根本只是『野餐』而已。」對當時的我來說,撒哈拉沙漠馬拉松是「跑步人生中,最大的目標」,在他眼裡竟然只是「野餐」等級?在那之後,竟然還有「最後的大魔王,南極」,這種跳脫常理的敵人在等著我?這個比我小快要10歲、名喚「Shana」的年輕人,接連丟出令我震驚的資訊,而他在四個月後就要前往亞他加馬沙漠了。

「我,到底在怕什麼?」就算遇上颱風天的狂風暴雨,我也會想:「可以在這種天氣跑步,不是很幸運嗎?」如此正面思考的我,這回也稍微有點消沈了。即便如此,我還是沒有「立馬下訂」。

我花了5天時間思考,然後在第6天的早晨,還是做了。8個月後的中國戈壁沙漠、11個月後的埃及撒哈拉沙漠,同時報名2場250公里的沙漠馬拉松。反正橫豎都要做,不如一口氣報名兩場,一場跟兩場沒什麼差別吧。如果一年內可以制霸這兩座沙漠,趁著這股氣勢,應該可以直接前進南極吧!笨~蛋啊,我沒什麼好怕~的啦!

簡直像懲罰沒有馬上把想法化為行動的自己般,應該是「一生總要做一次」的沙漠馬拉松,竟然一口氣「Double立馬下訂」。2011年即將結束之際,我的跑步經歷只有2年左右,卻已經「完走世界四大沙漠中的戈壁沙漠與撒哈拉沙漠」。

人啊,一旦達成從前認為「不可能」的目標,下次再碰上相同等級的挑戰就會覺得不過癮。

「有沒有更白痴的挑戰啊?」在沙漠馬拉松和國內的變態馬拉松圈內,甚至發明了「刺激難民」這種專業術語(?)來描述追求未知的困難體驗與挑戰各種賽事的人。就好像毒癮患者無法再滿足於同等級的藥物,不斷渴求著更強的藥物般。

過完年,來到2012年,我以馬拉松中毒者的身份來迎接新年。

「今年要做什麼呢?」當然,我跑完兩場沙漠馬拉松,因此獲得參賽權,多了一項選擇,「挑戰四大沙漠馬拉松中最後的沙漠『南極』」,不過,南極的大賽是在2012年年底舉行,日期實在太遙遠了,這樣下去只能照往年的既定路線安排行程,實在說不過去。

「這樣不行!有沒有更超越常理的挑戰啊?」就在此時,靈感突然從天而降,讓我不禁全身顫抖起來。「到南極的另一端,去北極,這主意怎樣啊?」這麼說來,之前朋友曾給我看過一張不得了的照片,就好像漫畫一樣,人物的頭髮、鬍子結滿「冰柱」,儘管臉上被冰覆蓋,卻還是拼命奔跑的跑者身影。

「小野先生完成沙漠馬拉松後的目標南極馬拉松,就是像這樣嗎?」朋友這麼問,遞過來這張照片,躍躍欲試的我,後來查了一下才發現那並非南極馬拉松,而是北極馬拉松的照片。據說是「馬拉松中毒」的前輩們,因為南極跑不夠,便跑到北極舉辦馬拉松大賽。

「四大沙漠的南極路線,因為是跑南極大陸的沿岸地區,所以離所謂的『極點』是很遠的。不過,北極馬拉松則如同字面意義,就是在『北極點』的周圍進行賽事。當地真的非常冷,據說是一場『整張臉都被冰蓋住』的硬仗。」「就是這個!除了這個就沒別的啦!」我就像被附身一樣,立刻在網路上尋找相關資料。

「是說……北極馬拉松到底是什麼時候舉辦啊?」沒想到竟然就在兩個月後的2012年4月,這不就是馬上嗎?北極點馬拉松「North Pole Marathon2012」的官網上,已經清楚列出今年參賽者的名字。不論怎麼想,應該都已經來不及了吧?不過,參賽者名單中,怎麼看都沒有日本人。如果這時候報名參加,不就可以跟人家說:「你好,我是日本代表。」嗎?

02055  

心裡的羅盤,這時已經堅定不移地指向那裡了。這時候能發揮實質效益值的,正是「立馬下訂」。回過神來,眼前的電腦畫面,已經浮現「北極馬拉松,報名完成」的文字。

不過,再怎麼說都太接近比賽日了,我的報名是否能被主辦單位接受還是未知數,保險起見,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我還是寫了一封「請務必讓我參加」的熱切信件給主辦單位。等到郵件寄出,鬆一口氣時,我才想起一件事。「我要用什麼藉口來跟老婆解釋?」想來想去,沒有其他辦法,因為答案就是一切已經定案。除了拼命道歉,沒有其他方法了吧!

我跑了,穿著忍者裝跑完北極點

不管對誰來說,跑步都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可以的話,要不用走的,要不就休息,絕對都比跑步輕鬆。跑步,跟距離或節奏無關,重要的是與肉體與心理對抗。接觸跑步並參加許多大賽後,有件事讓我大感吃驚。「距離越長的比賽,參加者的平均年齡就越長。」這是事實。

100公里的馬拉松,70幾歲的婆婆滿臉笑容以比我還快的速度跑完;或是48小時不睡,跑完250公里的「山口一百荻往返馬拉松」,參加者的平均年齡竟然是50多歲。「兩夜沒睡,徹夜跑步……不是吧!好好睡覺啊!老爺爺老婆婆啊!」

不禁讓我想開些玩笑話,同時卻又讓我思考著:「他們在肉體上明顯輸給30幾歲的我,為何可以如此強健地跑完賽事呢?」備受感動之餘,我悟出了一個解答:「這是因為銀髮族跑者的經驗相對豐富,因此心理素質也更為堅強的關係」。

參加100公里馬拉松或更長距離賽事的銀髮族跑者,絕大多數都積極正向又開朗,看起來很開心地跑著。當然,相較於年輕跑者,跑步這件事會為他們的身體帶來更重的負擔。不過,我認為銀髮族跑者都是以心靈來克服外在負擔的,反正最終都是要承受身體上的負擔,比起以「好痛苦」的心態面對,抱持著「愉快」、「感謝」的心情參賽,身體負擔也會不可思議地變輕。銀髮族跑者總能邊跑邊尋找開心、愉悅的事,萌生「愉快」、「感謝」之情,即使身體素質看似比年輕跑者不利,依然可以神采奕奕地踏著穩健步伐跑到最後。

跑步的當下,讓我最感「愉快」與「感謝」的就是沿途和網路上的加油打氣聲、工作人員和志工們的支援,還有跑在我身邊,跟我一樣和自己的心理搏鬥著的跑者們。如果沒有這些人,意志薄弱的我馬上就會想要偷懶,或是想辦法找到藉口休息甚至棄賽。因此,這些人對我來說,是讓我變得更堅強的重要存在。對他們和她們而言,有沒有什麼是我可以做到的呢?角色扮演的靈感,就是為了報恩發想而出的。

最早的扮相是「GeGeGe鬼太郎」中的「眼球老爹」,整張臉被「眼球」包覆,用橡膠頭套把頭蓋住。之所以會選擇這個角色,是因為在網路上偶然看到這個頭套,總覺得視覺上很有衝擊感,應該會很有趣,就只因為這樣。於是我戴上眼球老爹頭套去跑全馬,結果卻看不清前方的路,更因為頭被密封起來呼吸困難,在補給站也沒辦法喝水,對著沿路民眾揮手還把小孩弄哭,「搞什麼!這麼一來,連報恩的報字都沾不上邊啊!」

有了這次教訓,我接連嘗試了熊貓、企鵝等角色,考量視覺印象和跑起來的舒適度,「白蘿蔔」就此成為我的當家扮相。我的父母應該做夢也沒想到,當初那個曾是可愛嬰孩的兒子,養到快四十歲了,竟然會以白蘿蔔的模樣到處跑100公里馬拉松。

說起角色扮演到底哪裡是在報恩?大概就是因為穿著「跟馬拉松完全不搭調」的裝扮,所以光是待在現場就很好笑,周圍的人看著也會不自主地微笑吧!用這種方式無條件的讓周圍跑者、前來加油的人們或工作人員都開心起來。我絕不是為了獲得尖叫聲才穿得像笨蛋一樣,而是以社會心理學為前提產生的行動。正因如此,針對角色扮演跑步這件事,我有「無法讓步的原則」。那就是「只穿不管是誰都能一眼認出那是什麼的服裝」。

辛苦練習的時候,我常想盡辦法偷懶,就算是平常的訓練,也到處找藉口想要休息不跑。這時,我總會「想辦法營造不跑不行的情況」,盡量報名參加各種比賽,然後在網路或其他公開場合發表「我報名參加了某場比賽」宣言。即便如此,一個人去參加比賽還是有偷懶的可能,如果找個人陪自己一起去,那就更沒逃避的餘地了。

每當發現有人受到我的不良(?)影響,決定「我要開始跑步!」,挑戰全馬甚至100公里馬拉松時,對我來說都是個好機會。一旦確定沒有出差或其他參賽行程,就會聯絡對方:「我要跟你一起參賽!我會穿著白蘿蔔裝陪你跑哦!」,這類「立馬下訂」的參賽行為已然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陪伴首次參加馬拉松的朋友跑完全程,不單是一次很好的練習,別人初次參賽的興奮感與首度完賽的成就感,也為我帶來很大的刺激。雖然經常被別人感謝:「託小野先生的福,我跑完了!真的好開心!」但應該感謝的人其實是我。

我把比賽變成習慣,逐漸發展出「沙漠250公里馬拉松的隔週參加100公里馬拉松」,或是「一個月要穿蘿蔔裝陪別人跑3場100公里馬拉松,中間還穿插三鐵」,半年內只有一天休息,每天都塞滿行程。

即便是愛偷懶的我,雙腳也因參加多場比賽而確實鍛鍊起來,接受許多第一次完馬的人感謝,穿著蘿蔔裝跑步時,總能獲得人們的聲援:「你是小野先生對吧?我有在看你的部落格,你給我很大的勇氣!」我所獲得的,全都是令人感激的事。開始跑步,真是太好了。看著這樣的我,老婆在Twitter上發文:「當初以為他是居家好男人才跟他結婚的,那時完全沒聽說他會像笨蛋一樣跑步,要是他再這樣得意忘形,擅自到處報名參加奇怪的比賽,老娘就『立馬下訂』跟他離婚!」,這樣的動態近況成為家中兩老的話題,在酒桌上聊著:「祐美(老婆的名字)今天也很有精神啊!」真是太感恩了。

35年來不運動一直是居家派的我,因為「不瘦下來不行」「在外面跑看看吧」等眼前的小願望而行動,漸漸演變成「想跑全馬」「想跑沙漠」,不斷挑戰自我之下,像是沙漠250公里、北極、或是南極,甚至沙漠團隊賽世界第一等等,就結果上來說,抵達了自己過去未曾想像過的未來。

在亞他加馬沙漠的2個月後,我跑完了6天橫斷日本520公里的「川道foot race」,數個月後因為挑戰蒙布朗1周160公里跟叢林250公里,對我行為的稱呼也超越「做過頭」,變成「中毒者」。再者,我發現除了追求距離或時間等等「自己的結果」,藉由自己的挑戰讓周圍產生更新的挑戰,所謂「某人的結果」這種喜悅,邊跑邊向許多人分享「就算曾認為是夢的未來,也可以靠自己的挑戰逐漸接近」,不知不覺也開始受邀演講,甚至獲得像是執筆本書這樣的機會。

雖然常被誤解「反正你就是個樣樣精通的人對吧?」,但其實原來的我並不是這樣。

小時候的我,不只是個成績單上「運動技能」被評為「上中下」的「下」的運動白痴(現在也是個上場踢5人足球,3分鐘就因為受傷退場的運動白痴啦……)「說話技能」也是「上中下」的「下」。小學的時候,甚至還讓被導師叫去學校的媽媽哭著回家過。

「普通的小朋友如果可以講到100,您家的裕史大概連20也說不了」班導師這樣跟我媽說。因為我實在太過內向,不知道是否無法表現出自己的情緒,小學3~4年級時,甚至還拒絕上學而住院過。

那個小朋友,現在變成了在100人以上的面前,就自己的挑戰有如機關槍一般熱烈地演說,也能在數百人的研討會上侃侃而談的人。雖然我媽總是說「你一定是被外星人抓走在腦袋裡面埋了怪東西」,不過,這也不是突然產生的激烈變化,而是在遇見許多人的過程中,因為小小的機緣遇見讓我「想變成他那種人」的朋友,在追著他們的背影前進之中,漸漸地打開心房,成長成一個敢跟人說話的人,甚至在喝酒時,要是沒有說到最多話、比誰都炒熱氣氛,就不肯安份下來的麻煩人物。

就算是小小的契機,只要「心的羅盤」指針動了,首先就行動看看。不要想「辦得到辦不到」,而是「首先,就做看看吧」。結果可能是跌倒,失敗也可能增加,不過也獲得了學習這份經驗的機會。如果不行動,看得到的景色不會改變,只要試著行動看看,「這裡好像有什麼不對勁」「這裡搞不好很不錯」等等,就能漸漸看清楚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向。

達爾文大師不是也曾這樣說過嗎。「未來能夠生存下來的生物,不是擁有最強力量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創造出最多變化機會的」。如果不行動,不要說未來不會改變,還會沉在原地。不怕變化和失敗大膽行動,進化的機會隨時都可能產生。像這樣,人會成長,找到自己該前進的道路,未來也會隨著改變吧。

我們的這些挑戰,若能在某時某地,跟我們的周圍,或是我們還看不到的未來裡某人的下一個挑戰產生連結的話,沒有比這更令人高興的事了。就算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也還是可以說「我,辦到了」不是嗎。人啊,無論到什麼時候,未來都是會改變的。而且,不只自己的未來,連我們已經不在了的未來也是。

因此,每天都要坦率的、堂堂正正的、全力刻畫有限的時間,朝著前方邁進!

資料來源:商業周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soedisonwang 的頭像
    isoedisonwang

    ISO 認證申請︰專業顧問師 ISO Edison Blog

    isoedison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