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菜鳥時,專業不成熟,被視為理所當然;犯了錯,上面自有「大人」頂著。然而一旦邁入第二個5年的「後菜鳥時代」,便開始面臨各種如障礙賽般的挑戰。能晉升為發光主角,還是繼續當前途未明的配角?你必須重新檢視自我。
第二個5年,不論在職場或生活,一切開始催促你以「主角」之姿邁進。本來的小螺絲釘,現在可能必須帶領專案或團隊,又或者,以前只要完成份內工作就好,現在卻必須整合資源,達成目標。
換言之,第二個5年是站上第一線,實力真正見高下的階段。很多頭腦好、學歷高、技術能力強的人,可能在第一個5年志得意滿、一帆風順,然而一旦面臨複雜任務,才赫然驚覺自己處處不足,一不小心,便和機會擦身而過。
因此,經過第一個5年,確立未來方向及「地盤」所在後,迎接職涯的第二個5年,首要之務是,重新盤點現有的能力及長處,找出缺口,並思考該透過哪些「裝備」(知識、訓練、證照等)補齊?
後菜鳥挑戰1:盤點裝備,擷長補短擴大廣度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協理張鼎聲,平均每5年就為自己重訂職涯目標。自美國伊利諾大學會計研究所畢業後,他第一份工作就選擇進入勤業眾信。
第一個5年,他要求自己:建立會計專業,「不管別人問我任何關於會計領域的知識,我都可以毫不心虛的回答,」這是張鼎聲的目標。
第二個5年,張鼎聲重新檢視自己過去經驗,發現就他的專業領域來看,會計、審計雙強是標準配備,他還必須再加強自己在審計方面的知識。此外,近幾年他服務的對象不限於上市、上櫃公司,也包括一些新創企業,因此對於公司設立登記及稅務方面的know-how,也需要充實。
「我如何知道自己該學習哪些知識呢?很簡單,客戶問了,我不清楚,那就是我還欠缺的!」張鼎聲說。
張鼎聲認為,第一個5年要把專業的深度經營到90分;但到了第二個5年,知識的廣度比深度重要:「讓自己有機會去服務不同產業的客戶,涉獵不同國家的法令,接觸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等,才能擴充知識跟生涯廣度,」他比喻。
況且,到了經理人階段,不僅要滿足現有客戶,更須著力於客戶開發。這時,會計師僅靠專業已不足恃,得具備更多的業務開發能力及人脈資產。
於是張鼎聲重新檢視人際網絡,透過在證券業的親戚帶他拜訪券商,引進不少業務;或是請友人引介協助創業家創業的非營利組織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第二年,他即爭取加入執行團隊,藉此認識創投業、律師等其他產業的人物。
後菜鳥挑戰2:突破薪資和升遷的瓶頸
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曾提到上班族會遇到3次撞牆期,其中之一,就是工作到第七年,會覺得在原單位已無法順利升遷,此時環顧周遭同事,很容易陷入自覺懷才不遇而落落寡歡的低潮。
隨著資歷增長,若知識與技能沒有呈等比例提升,反映在績效上,確實很容易進入薪資及升遷的緩步期,難以大幅躍進。
這時,除非能為自己與同儕間拉開距離,例如完成他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創造他人難以企及的業績、或是向上承接更高一階的管理職,才可能更上一層樓。
業務高手江國峰在職涯第二個5年,進入花旗銀行。才1年多,就成為頂尖業務員。
感覺自己所處的部門業務較小,原本他想申請轉調部門,多賺點錢。但深入思考後,得出不同結論:「若我只想當超級業務,應該哪個單位錢多就去哪裡,最好45歲前把錢賺飽;但若我想選擇可長可久的管理職,不如留在原來較小的單位,升遷機會來得較快。」結果他選擇走管理路線,留在原部門,果然1年後,就升任主管。
只是,升遷到經理職後,他再次面臨瓶頸。往上看,「總字輩」職級變動幅度有限,江國峰評估,幾年內輪不到他。這時剛好匯豐銀行向他招手,無論是薪資、帶領的團隊及協理職位都優於原職,於是他在花旗的第七年選擇跳槽。
進入匯豐銀行約2年,江國峰又選擇由銀行業跳進GOMAJI麻吉網,擔任副總經理,主掌在地店家事業處及旅遊事業處。「金融業前景可以預期,但新興的電子商務領域卻充滿無限可能性,雖然挑戰大,但我可以帶的團隊變大許多,」他比較。
「我希望自己40歲前拿到想要的位置,」江國峰認為,在職涯中要有意識的創造「突破點」,若原屬單位發展阻滯,又看不見明確改變現狀的動能,就該考慮轉換,「但前提是,你對自己的『市場行情』有務實的了解;還有在每份工作都至少要做到『往上一級』(指升遷過一次),才有條件愈跳愈好,」江國峰強調。
他為自己增添行情的做法之一,就是用力「累積獎座」。江國峰形容:「不僅top sales的獎領到數不清有幾座了,甚至服務獎或最佳經理人獎,只要具代表性、可以幫我加分的,我都努力爭取!」
後菜鳥挑戰3:打造自己「被挖角」的行情
新人菜鳥時期,只能被動「找工作」,但邁入第二個5年,必須開始累積在業界的知名度和口碑,不管有沒有立即換跑道的打算,至少要是別人在有意延攬人才時,會立即想到的名單。
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有被挖角的行情?要不就如江國峰累積輝煌戰績,要不就是創造讓人難忘的代表作,再不然,就得長期經營具有特色的「個人品牌」。
邁入職涯的第二個5年時,楊文瀚剛在美國念完MBA。之後短短5年內,他在美國的工作中不斷被挖角,一年換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逐高薪而居之外,也讓他快速歷練各類截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功力大進。
現任威剛科技網路行銷部經理的楊文瀚解釋,「在這種新興領域,別怕換公司,只怕沒本事。」但,他是靠何種本事,讓自己在異國成為職場搶手貨?
楊文瀚的大學背景既非網路行銷,也不是IT。自玄奘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的他,大二時就發現自己不想走傳播這條路,於是主動爭取到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擔任工讀生,一路做到專案經理。在工研院3年,他靠著自學,將一本講授開放原始碼的教科書從頭研究到最後一頁,學會相關技術及網站架構。
畢業後,他有些茫然,非名校出身,如何與同儕競爭?「我想,要不就是專精比人強,要不就是涉獵廣度贏人10倍!」評估過後,楊文瀚選擇後者,決定赴美進修MBA,補齊企管知識,也擴充視野。
時值美國電子商務正如火如荼發展,他看到自己的機會出現了!大傳、IT、企管,這3個領域看似無關,但能彼此創造交集,剛好成為他最大的利基。網路行銷基本上要懂廣告代理商、廣告主及媒體,大學的訓練讓他能掌握這3者生態;至於新興領域如搜尋引擎行銷、搜尋引擎優化、社群網路服務等,他在研究所階段已補足;而網站前台、後台、資料庫等技術端,他在工研院累積的經驗也派上用場。
楊文瀚進一步分析,「行銷與IT的人格特質基本上是互斥的,但若能將兩個互斥領域的知識整合為一,便能創造出區隔性。」這便是他靠涉獵廣度勝出、打造個人品牌的邏輯。也就是「大傳+IT+企管+英語力」的能力組合,讓他在美國工作的那5年,成為老闆眼中「附加價值」最高的員工,發展如魚得水;返台後同樣能輕易找到舞台。
楊文瀚深信,「任何知識的投資,必有回報,但需適時整合。」有意識的觀察社會脈動,動態調整能力資產,才能時時切合市場對「人才」的定義。
不論踏出校門前的條件如何,第二個5年可能是你職涯重新「洗牌」的關鍵時刻,別輕忽它了!
拼滿履歷藍圖的checklist
□ 在你發展領域內所需的相關能力有哪些?你目前缺哪些尚待補齊?
□ 承上,其中有哪些相關能力是你個人的強項?這部份可以再如何加強、凸顯?
□ 在你發展領域內欲更上一層樓,需要哪些特定的語言、證照、資歷、學歷條件?如何補齊?
□ 目前已有哪些人脈資產?未來發展還須經營哪些人脈?
□ 思考企業目前最重視的3種「實務能力」,在周遭尋找這3種能力最優秀的學習對象,模仿他們。
作者:吳永佳
資料來源: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