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七大手法包括:
(1) 檢查表(Check Sheets)
(2) 要因分析圖(Cause-effect Diagram)
(3) 柏拉圖(Pareto Analysis)
(4) 直方圖(Histogram)
(5) 管制圖(Control Charts)
(6) 層別法/流程圖(Stratification Analysis/Flowchart)
(7) 散佈圖(Scatter Diagram)
這七種手法個別來看雖然簡單,但是只要運用得當,根據日本品管大師石川馨博士(Kaoru Ishikawa)的經驗顯示,一個公司內部95%以上的品質問題是可以利用七大手法加以解決的。換句話說,SPC所有的技巧,不但能夠管制製程,使製程處於穩定狀態下,而且也有改進製程及產品品質的能力。
到目前為止,QC七大手法還是被公認為改進品質之非常有用的工具,品質實務方面幾乎離不開這七種手法。當品管制度如線上或線外品管判定之後,除了要能夠反映製程的現況與未來的發展趨勢,讓工作人員能夠採取相對應的矯正行動與預防措施之外,應該進一步評估所使用的品管制度之績效與得失,並且考量經濟成本再精簡之品管制度,使品質由檢驗而得提升到品質決定於現場的製造管制,把品質做進產品中。表一彙整上述七種手法的目的,請參考。
表一 QC手法與目的一覽表
| 手法 | 目的 |
1 | 檢查表 | 資料之分類、蒐集 |
2 | 要因分析圖 | 品質問題之因果關係與系統整理 |
3 | 柏拉圖 | 重點之掌握 |
4 | 直方圖 | 變異之掌握 |
5 | 管制圖 | 品質特性之監控 |
6 | 層別法/流程圖 | 資料分析/工作程序之瞭解與掌握 |
7 | 散佈圖 | 兩種資料間之相關性分析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