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天下雜誌第222期,1999年11月出刊。
台灣九二一大地震發生之後,不到中午,日本各電視台就陸續播報在台日籍員工的平安訊息。
為什麼日本能如此迅速地掌握消息?《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因為許多企業備有國外自然災害的危機管理手冊,而且在員工赴任海外之前,都會徹底訓練員工演練緊急情況時,如何確認彼此安危,如何和日本總公司聯絡等,所以大部份的企業在地震當天都「按照安全手冊規定」,迅速確實地掌握員工的安危情況。
例如,NEC有四十六名日籍員工在台灣,當天早上十點前,就確定所有員工平安無事。伊藤忠商事在去年一月,設立海外安全對策室,要求員工遇到緊急災害時,按照緊急聯絡網的指示,用電話和行動電話告知安否,所以當天早上七點前日本總社就得知所有駐台員工逃過一劫。
員工安全至上
一發生緊急狀況,先確認員工安危,再全力救援受災員工,《週刊朝日》指出,日本企業的「企業共同體」精神,在五年前的阪神大地震時充分得到印證。
當時,夏普(Sharp)在兵庫縣共有員工七百七十七名,災後不久很快地就確認一人死亡,九十一人住宅損毀。公司救災本部在掌握所有員工情況後,立即透過海、陸運,把救援物資送到三個地點,然後兩位員工編一組,騎著單車送給受災員工,災後短短一週內動員兩百名員工,替一百多個員工家庭解決斷水、斷糧的困境。
其次,就是解決員工住的問題。夏普提供公司宿舍、研修中心的空房間,共兩百間,免費讓受災員工居住六個月,同時根據受災程度,最高撥給受災員工一百三十萬日圓慰問金,還提供五百萬的低率貸款(利率二.五%)、一星期公假等。
總社位於災區之一西宮市的伊藤火腿,也發放一百萬日圓慰問金,並提供無利息、免擔保的一千萬日圓貸款額,協助員工修復家園,對住宅受損,和因為交通設施損毀無法通勤的員工,都提供宿舍,安頓一家大小。
有備而無患,不少日本企業的防災對策,值得學習。
創業兩百八十三年的食品大盤國分株式會社,經歷過東京大地震,總公司六樓設有地震儀,往往不等政府發表,自動播音系統就先一步宣布:「剛才地震三度,本大樓沒有問題。」
愛屋及烏
國分總社有三百五十名員工,每個人都有安全帽、救命包,救命包內有乾糧、水、手電筒、火柴、手套、耐熱頭套等,倉庫有一萬五千餐的儲備糧食,儲備水一百一十五噸,而且還有抽取河水過濾的裝置,緊急連絡用的對講機和自行車。
雖然,儲備的糧食每兩、三年就要全面更新,每年因而必須多投入一千萬日圓,但國分的主管表示,「人是最重要的財產,先守住員工,第二才考慮其他。」
除了確保員工安全,更有企業進一步考慮救助附近居民。在東京港區本田技研工業的倉庫裡,有米一.三噸、瓦斯飯鍋、水七十噸、罐頭,足夠總公司兩千名員工的一日所需,但該公司還在考慮增加儲備量,因為「這些不夠發給附近居民」。
這種近鄰之愛的想法,是來自本田創業者本田宗一郎。他生前常訓示員工,本田長期給居民帶來噪音等困擾,是在居民的犧牲下才能營業,所以「災害時幫助居民是理所當然」。
防災規模和手筆媲美地方政府的是從事建築及土地開發的三菱地所。它在東京擁有三十三棟辦公大樓,每天進出人數高達三、四十萬,所以除了一千兩百位員工外,還得兼顧三、四十萬人的安全。
三菱地所每棟大樓都儲備自來水九千噸,還有兩處水廠,儲水遠超過所在地千代田行政區的備水。此外,有十六萬餐的儲糧分別放在各大樓;醫療器材方面,備有如擔架、呼吸器;救災機械有電動鑽、電鋸等;各大樓有發電機;地下停車場有起重機、電源車、卡車、機車、自行車,還有臨時廁所六十個。
災變發生時,三菱地所總社員工會自動進入緊急編制:震度六以上為編制A,中斷平常的業務;震度五以下為編制B,三分之一員工繼續平常業務。但如果夜間或假日發生六級以上地震,住在公司附近的男性員工,必須到公司處理緊急狀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