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事工作可不可能外包?


 


人事管理的工作需全盤界定,人力運用的狀況需重新考慮,人事工作者應重新考慮自己的定位和人事部門的定位。


 


人事單位的工作之一是辦理員工的遣散,當老闆對某員工說:「基於跨世紀、通盤、全方位的考慮,我們公司已經不需要你你了。」老闆說完話,後續的工作就是人事單位的了。那麼,會不會有一天,老闆對整個人事部門說:「基於跨世紀、通盤、全方位的考慮,我們公司決定關掉人事部門,遣散你們,把公司的人事業務完全包給外面其他公司做呢?」


    人事部和會計部一像是組織中掌握人與錢兩大職權的重要單位,老闆往往任用最信任的人來負責,人事部門也被視為組織中最不可少的部門之一。但是,在美國和日本,都有一些規模不小的公司撤銷人事單位,把人事業務外包專業的機構負責。各種人事業務的專業公司也標榜他們能提供更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務。更重要的,因為他們是組織之外的人,容易避免傳統人事部門在選才、育才等方面的人情困擾。


 


人事業務複雜繁瑣


國內許多公司早就將人事方面的某一項重要業務外包了,那就是「教育訓練」。各企管顧問公司代替人事部門的人員來承辦教育訓練,已是很普遍的。此外,有關人員的招募和甄選,也有委託的情形。未來,有關人事制度的設計規劃、績效評估方式的建立與執行、薪資福利的計算與辦理、工時的安排、工作安全的維護、勞資關係的協調、員工意見調查、員工生涯規劃、員工及其眷屬的輔導、勞動基準法的落實…..等重要人事或人力資源業務,都有可能逐漸外包。


    由上述大致列出的工作項目,即可發現人事部門業務實在很繁雜,凡是與人有關的,都常被丟給「人事」來做。每個公司就只有幾個人事同仁,即使人人都是三頭六臂也不一定能把每一件工作做好,有些業務外包給其他公司是有其必要性的。


 


就業市場面臨結構重組


人事功能的調整與整個就業市場工作方式的改變是密切相關的,由於資訊科技一日千里的進步,許多原本需要由人來做的事,已由機器和電腦所取代。有的工作逐漸消失了,有的人重要性下降了,有的職位被取代了,失業者愈來愈多。


    例如最近金融界朝向「無人銀行」設計,而自動櫃員機的普及早已取代部分的銀行行員;語音辨識系統則已取代了電話接線生。製造業中即使是高級技術人才,也不能說自己的飯碗很穩,絕不會被炒魷魚。許多知名企業常常調整組織規模,縮減了許多部門,以使企業能有更強的生命力和更好的發展。在企業減肥的浪潮中,許多人都離開組織,人事部門就是為了「人」而存在的,「人」少了,企業的人事部門功能也必須做調整。


    此外,研究人力資源的學者提醒組織和員工都需要重新定義工作的性質,大批的臨時工、兼職工、外部顧問、部分工時員工…..,都說明人事不能只考慮全時間的專職員工。即使是專職同仁,也有一部分是透過電腦,以電子通勤的方式為公司賣命,他門沒進公司的門,如何對他們做「人事管理」呢?


    英國管理學者韓第(Charles Handy)評論此種趨勢時強調:「人是可以流動的,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員工不會為了追求更好的待遇而跳槽,愈是先進的科技,人愈不穩定。如果,組織只是約束員工,而沒有讓員工成為企業內的真正成員(membership),他對企業是沒什麼忠誠度的。」這就引出來一個問題:人事部門如何管理一些「小老闆」,而且是不常上班的?這些員工由於各自身懷絕技,很容易跳槽,企業為了拉住他們,百般禮遇。在此種情況之下,人事的規定能不能順利執行呢?


 


工作革命時代中的診斷模式


我們的確處在一個「工作革命」的時代,每個產業要重新定位,找尋出路。每個組織要重新改造,增強競爭力。每項職務要重新安排,因應新時空條件下的工作狀況。人事或人力資源部門除了要協助組織體系及員工調整外,人資人員本身更要調整,仔細思考哪些業務是必要的,哪些是必須在組織內運作、無法外包的。


    美國學者MikovichBoudreau《人力資源管理》一書中提醒人事或人資工作者運用「診斷」技巧來思考。


    他們提出一個對症下藥的「組織診斷模式」,包括四步驟:


第一步為評估情勢,包括大環境、組織和成員。第二步為設定目標,主要是規劃和建立人力資訊系統。第三部為選擇活動,是有關人才的選擇、任命、運用、保留、離職及勞資關係等。第四步為評量活動的結果。


 


依人事專長領域來考慮


例如,「人事工作能否外包?」這一問題,應先評估大的情勢。依前述分析,跨越千禧後的工作環境的確很明顯在改變,舊的工作限制顯然已不完全適用於今天,包括人事。其次,就要設定調整的目標,這方面就是人事人員重新界定自己該做什麼。依美國「人力資源協會」對此領域專業人才的職掌和專才之分類,可分為十大類:


一、處理人才僱用流程。


二、設法維持組織所需人力。


三、勞資關係的處理。


四、員工的訓練和發展。


五、有關薪酬福利的業務。


六、協助員工間的溝通。


七、組織的設計與調整。


八、行政工作的參與。


九、人力政策和規劃。


十、評估、審查及研究。


 


做好資料整理,凝聚內部共識


人事或人資部門應試著把自己組織中這十項重要業務目前狀況,以及組織內目前有無此方面的人才,做一份仔細的整理,並向老闆、高層主管者做一簡報分析。請大共同思考每一項業務的狀況,並對未來的大方向有所建立;如需外包,可先蒐集各項資料,了解有哪些公司辦理相關業務、收費情形、服務的水準、所需配合的條件等。在組織內,先有充分的討論,逐漸形成共識後再逐步進行。


    接下來,可以選擇某些人事活動交由外包,彼此應訂定契約,並保留評量再修正的主導權。外包宜先採「專案式」,然後以漸進的過程逐步推動。在執行時,宜多考慮彼此的配合度及所需各方面的成本,不需要為了省一點小錢,花了許多時間。追求效率是外包不可少的前提。


    外包時也需要考量對方服務品質的穩定性。中國人常是第一次做的很認真、很仔細,逐漸就愈來愈馬虎。此外,對方的配合度也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當,要找人都找不到,是非常頭痛的。


 


業務外包是時代趨勢


企業要生存,再怎麼進步的科技公司,總是人的組合,不可能沒有「人事」的問題。當企業把廠房安全、機器維修、會計、法律、研發、銷售等工作外包時,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外包是趨勢。為了減輕組織內的長期人力成本負擔,任何組織對非臨時性全職工人的聘用,一定會趨於保守謹慎,人事此一直接產能不高的間接管理人員,是不容易保證鐵飯碗的,最好早思對策。


在這股愈來愈強、趨勢愈來愈明顯的「工作革命」浪潮中,人事要重新定義工作,也要重新定位自己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soedisonwang 的頭像
    isoedisonwang

    ISO 認證申請︰專業顧問師 ISO Edison Blog

    isoedison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