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行大量安排「概念課程」大力宣導解說導入,不一定要急著完成「驗證」階段。「導入」ISO9001:2008品質管理系統的「精神概念」與「八大原理及操作手法」。 ☆一:顧客導向: 規劃如何確定、符合、滿足顧客要求和期望以達到客戶滿意和企圖超越顧客期望的過程。 ☆二:領導統御: 建立組織共同的目的、方向和內部環境,及品質政策、品質目標、法令法規認知的溝通機制,以期在建立的環境中,組織成員能全心投入完成組織的目標。 ☆三:全員參與: 自教育、訓練、技能、經驗的面向,制訂員工能力鑑定制度,採取適當的訓練與考核,提供正確的品質觀念,讓員工全心投入,用於組織的利基上。 ☆四:過程導向: 依實務定義、規劃各系統過程及其介面,建立量測、監控及評估各類過程符合性與績效的相關規範。 ☆五:系統導向: 運用PDCA原理規劃品質系統,並於輔導系統運作過程中,不斷指導及點出原理與實踐的對應內涵,提升幹部對管理的 純熟度。 ☆六:持續改善: 針對品質系統各要項、PDCA運作過程、4M1E,建立有關具指標性之先決條件、鑑別改善之機會與空間,運用專案小組機能持續監控組織目標及理想的實現。 PS. 4M1E 即原料 (Material)、機器(Machine)、人員(Manpower)、方法(Method) 及環境 (Environment)為五大主要項目 ☆七:基於事實的決策方法: 規劃依作業事實有效製作、蒐集、處理、溝通有用資訊的機制,以鑑 。 ☆八:互利式的供應商關係: 規劃供應商評估、選擇、溝通及分享資訊過程,以建構共同計劃未來品質與開創利益共享的遠景。組織若能有效的應用八大定理,除能成功的使組織健全發展,亦可以使所有相關方受益,達到共贏的局面。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1947年註冊於瑞士的日內瓦,是一個非官方性質的組織。現有117個國家和地區成員。ISO成立的目的為制訂世界通用的國際標準,以促進標準國際化,減少技術性貿易障礙。ISO 共有2,856個技術機構開展技術活動,包含185個技術委員會(Technical Committee,TC),每個TC針對不同需要制訂不同的標準規範;611個分支技術委員會(Subcommittees,SC);2,022個工作組(Working Group,WG)及38個特別工作組(Task Groups,TG),共約3萬位技術專家為ISO努力奉獻。ISO之經費預算30%源於出售其制訂之各種國際標準,70%源於讀者訂閱費和ISO會員費。 目前,供資訊處理、通訊、能源生產、紡織、包裝、銀行和金融服務、化驗室分析方法和飼料品質管理等各類國際標準均已制訂完成,國際制(SI)或公制由14個國際標準涵蓋。如:紙張尺寸規格(Paper Size)的國際標準;標準化的電腦通訊協定;貨運貨櫃(Freight Container)的尺寸規格;能夠打破語言邊界的危險警示符號、識別符號;輪椅的規格;ISO的膠捲速度;國際標準化的信用卡厚度;污染檢測方法;安全需求條件…等等。已制訂12,700種被接受認同的國際標準,涵蓋各行各業、各種產品技術規範,這些標準刊載在約17萬頁的英語和法語文件中。 ISO-9001:2008品質管理國際標準系列概述 1970年代,世界各國隨著品質管理的迅速發展,各國對品質保證的要求以及所用術語,都制訂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如英國BS、美國UL、中國GB、台灣CNS。但由於各國情況不同,在基本概念、管理方法以及對品質保證的要求皆存有很大差異。為適應國際貿易需求,統一世界各國共識,尤其對品質保證概念和要求,極需世界統一的準則。「品質保證技術委員會(簡稱TC176)」於1979年因運而生,從事此項國際標準之制訂。 ISO國際標準訂定的程式為,當某國產業確定建立某品質標準的必要性後,與國家ISO主管部門取得聯繫,向ISO提出制訂該標準的建議書。ISO認為有必要制定該國際標準下成立工作小組,以確定未來該國際標準技術範疇。該標準草案文件完成研擬提出後,經2/3以上ISO成員國同意,正式批准成為ISO標準發表實施。 ISO-9000系列之品保/品管標準,為ISO/TC176技術委員會於1987年3月採用美國的標準BS-5750為基本架構所制訂公佈。這種統一規範作法及全面品質要求,一改以往產品功能的單一品質要求,帶動了全球品管界的革命,廠商競相申請。ISO-9000於1987年完成第一版,同年5月為德國採用為國家標準,12月成為歐洲18個國家的共同標準。 歐洲各國為確保其經濟優勢,防範他國產品傾銷,努力結盟組成數億人口、自給自足的單一市場,並成立單一貨幣——歐元共同流通。然而,為彌補歐市產品之不足,仍不得不開放某些產品進入歐市,於是世界各先進工業國家為能順利進入歐市紛紛採用此品保/品管認證制度,作為進軍歐市的利器。 及至今日該標準已廣為世界各國所依循,並轉訂成各國的國家標準。各國企業買賣也以此品保制度來做為雙方契約的品保規範。台灣中央標準局亦於1990年3月將ISO-9000系列標準轉訂為 CNS 12680-12684。並由中央標準局、商檢局等政府機構及品管學會、生產力中心等民間單位積極致力於ISO-9000系列標準之推廣及對企業、廠商的輔導訓練。 ISO-9000系列於1987年首創,至1990年為順應國際貿易潮流,TC176繼續提出「ISO9000:1987系列」改版策略,目標讓全世界都接受和使用ISO-9000系列,讓它為提高企業組織的運作能力提供有效的方法;增進國際貿易,促進全球繁榮和發展;使任何人有信心從世界各地得到任何期望的產品,或讓自己的產品順利銷往世界各地。於是TC176按上述目標分兩個階段進行ISO-9000系列的修改,第一階段完成ISO-9000系列第二版「1994年版」的發行,7年內得到廣泛應用,但遺憾的是對於硬體裝配型製造業以外的行業不太適用。因此第二階段在2000年完成ISO-9000系列第三版ISO-9000:2000,於 2000年12月15日正式頒佈實施。 ISO-9000系列2000年版頒佈3年內,為版本轉換的過渡時期,此期間1994版和2000版並行使用;2003年12月15日之後,全世界終止使用為硬體裝配型製造業量身訂製的1994版,全面採用2000版。 ISO-9000:2000 品質管理模式理念採用Dr. Deming's PDCA 管理循環模式,透過plan - do - check - act 的方式,持續改善組織的品質管理;品質管理系統特色,則是以客戶滿意及持續改善績效的衡量提供改善的主要資訊,強調以客為尊的觀念,重視流程導向的管理模式,將管理責任、資源管理、產品現實、量測和改善分析視為一個流程導向之管理循環,照此循環持續改善,以持續改善為主要方式來強化品質管理系統的績效。 有別於為硬體裝配型製造業量身訂製的1994版,不再強調「品質保證」而是強調「品質管理系統」,以顧客滿意度揭示產品質保證的事實。並減少標準條款,條文易於適用,語法簡潔清晰和易於瞭解;名詞變更、改善更易於闡釋:舊版之客戶←供應商←分包商名詞關係,在新版改為客戶←組織←供應商名詞關係。 ISO9000 :2000 八大提升品質之系統化經營管理理念涵蓋主題如下: 1. 以客戶需求導向為焦點之組織(Customer-Focused Organization) 2. 領導統御風格導向(Leadership) 3. 全面參與導向(Involvement of people) 4. 流程導向(Process Approach) 5. 系統方式管理導向(System Approach to Management) 6. 持續改善導向(Continual Improvement) 7. 依據事實決策導向(Factual approach to decision making) 8. 互利之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oedison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